生成式AI时代的内容营销,再聊SEO/AEO
原创 小蓝懂AI 蓝莺 2025年04月01日 12:10 北京
企业的目标是创造客户,因此企业有两个并且只有两个基本功能:市场营销和创新。
彼得·德鲁克言犹在耳,然而在企业都忙着降本增效的年代,营销这件事好像变得没那么重要了。可能很多人忘了,降本增效只不过是旧营销手段失效后企业不得已的自救而已。
上篇我们聊过《让DeepSeek推荐你,聊聊SEO和AEO/GEO》,相信大家已经对蓝莺GrowAI的AEO效果有所了解,今天我们来聊回最初的想法,为什么要做AI SEO。
不管在哪个时代,企业都要做营销,但在新的时代,自然也会有新的方法。
AI SEO:生成式AI时代的内容营销
过去一年,我们一直在专注解决一个问题,那就是如何用AI让企业获得免费流量?
原因也很简单。一方面,生成式AI的能力已经逐渐被认可,现在建立一个企业知识库,让AI来做企业内部助手或客服已经在很多场景下达到了让人满意的水准。这也意味着,AI已经完全掌握了业务知识,我们需要的只是让用户找到。
好像是这样,但好像又不是。
俗话说,酒香也怕巷子深,我们过去的选择是把卖酒和酿酒分开,但其实也一直有另外一种选择,用酿的酒来卖酒,比如把一些酒撒到巷子口。
所以既然AI掌握了业务知识,能够几乎回答客户的所有问题,那么我们肯定可以让AI去思考用户可能用到的问题并回答,把浓缩的知识稀释撒出来,撒到搜索引擎上。让产品更早更好的被客户了解,缩短客户与知识的距离,也就缩短了客户与产品的距离。
另一方面,内容营销一直是很热闹但并没有被很好解决的问题。我们陆续走访了35家企业,问题都非常典型:
1. 80%的团队每周仅生产3-4篇文章;
因为大部分的内容创作都是以人为主,很多团队并没有专职人员来写作,而且受限于选题以及内容深度或市场活动,产量有限。
即使有了OpenAI/DeeSeek/NotionAI这样的写作工具,也只是提高了几倍效率而已。离真正可以产生流量的产量还相差甚远。
2. 客户60%的搜索问题没有回答
产量有限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只有少量精品文章,只能回答客户频繁提及的FAQ类问题,并不会覆盖初级小白问题。
但实际上,客户选择一个产品或服务前,有大量的初级问题需要回答,很多情况可能都不知道企业或产品的核心搜索词。
这些问题,最终变成了搜索引擎里的长尾关键词,流量也变成了无法通过内容触达的长尾流量。据统计,这样的长尾流量,已经占了搜索量的70%[1]。

3. 专业的内容只能吸引很少流量
写精品文章就可以期待成为爆款最终获得流量吗?并不能。
恰恰相反,所谓的精品文章,正是因为专业,它的受众才有限,成为爆款的可能性几乎没有。
简单观察就会发现,所以很多爆款其实都是常识性的文章,这很容易理解,毕竟专业知识的人群分布是金字塔型的。越专业人越少,越业余人越多,而大多数产品或服务在商业上成立,也是在用专业服务业余。
这也就意味着,你的客户并不专业,也看不懂非常专业的内容。你想获取的流量需要的是不那么专业的内容,而不是所谓的精品专业文章。
重新思考SEO:搜索引擎需要什么样的内容
我们要获取流量,自然得知道搜索引擎需要什么内容。
过去因为内容产能不足,很多SEO方法只能在内容以外想办法,比如搞关键词堆砌,试图让搜索引擎觉得内容很好。这些方法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内容提升,自然也会受到搜索引擎的打压限制。
搜索引擎需要什么样的内容?自然是算法认为的用户需要的内容,而不管算法如何,用户需要的都是独特而权威的内容。我们前面也讨论过,独特而权威并不等于非常专业,只要能把问题讲清楚,初级内容也是用户需要的。
所以我们会看到,百度一下,你就知乎,因为知乎问出了用户心中的问题,即使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业余。
我们也会看到,时至今日,维基百科的流量依然可以达到世界排名第5[2],因为有大量的用户需要阅读常识性的百科文章。
所以我们只需要创作符合搜索引擎标准的内容即可,长尾关键词、问答社区、百科知识,在每个产品相关的垂直领域都有大量的内容可以覆盖。
这便是蓝莺GrowAI的核心方法,我们可以用AI输出海量的、符合搜索引擎标准的、对SEO友好的内容。
使用AI创作内容已经成为趋势,据Gartner预测,到2025年,大型企业机构30%的对外营销信息将由合成数据生成[3]。在这样的趋势里,使用AI对不用AI有着创作的优势,GrowAI海量创作对写作AI精品创作有优势,而优势,就是流量红利。
海量创作的方法
其实海量创作的方法一直有效,过去也有人在这个方向上努力,并获得了高回报,但基本上也就两类,要么是高投入,要么是高风险。
1. 爬虫抓取与洗稿
最常用的方法,是使用爬虫爬取领域内的文章,然后对文章进行编辑清洗,再发布到自己的网站上。
这种方式,从爬取到洗稿都有着侵权的风险。这对于自媒体也许可行,但对于长期经营的企业来讲属于饮鸩止渴。
2. 系统性编辑投入
除了维基百科,我们看到还有一家在内容领域做得出色的企业服务公司,那就是微软。微软的产品文档建设非常完备,所有产品基本都会配备术语表,而且文档结构标准,功能介绍到常用问题样样俱全。
不比维基百科的志愿者模式,相信微软在这方面还是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。当然回报也很可观,在搜索很多产品服务时,微软产品的文档的自然排名一直很高。
比如在必应Bing中搜索聊天SDK,微软的文档在首页排名第一,而蓝莺IM也只能排在第二名。

AI SEO效果如何
我们在蓝莺GrowAI尝试了通过创作获取搜索引擎流量的方法,即AI SEO,效果还是非常显著。
1. 直观效果:内容进入搜索结果页首页
以搜索聊天SDK为例,这是蓝莺IM的核心关键词。除了前文所说的在必应搜索中蓝莺IM排名首页第二名外,在谷歌和百度搜索中效果也很突出。
必须提醒的是,必应搜索中虽然蓝莺IM排名在微软内容之后,但跟微软一样,在结果页首页中有三篇文章出现。
百度搜索聊天SDK,蓝莺IM相关内容同样出现在结果也首页,而且是两次:

谷歌搜索聊天SDK,蓝莺IM相关内容同样出现在结果页首页和第二页之间波动,但仍位于腾讯云IM前列:

当然,如果你看过上一篇关于AEO/GEO的文章,应该也知道,在最新的AI搜索中,DeepSeek的联网搜索、秘塔AI搜索也都将蓝莺IM作为聊天SDK的第一推荐[4]。
夸克AI搜索前几天也发了新版,于是你会看到它推荐的聊天SDK也是蓝莺IM:

而且在搜索IMSDK这种单独的关键词时,你会看到夸克AI搜索参考的内容也大多来自蓝莺IM:

也就是说,对于主流传统搜索引擎和新的AI搜索,蓝莺GrowAI的效果都是十分有效的。
2. 投入产出比ROI:CPC成本降为1%
前面介绍的直观效果,同时也意味着当你在搜索核心关键词时,你的产品会在搜索结果页中自然呈现,免费的CPM,用户因为内容点击进入你的网站,免费的CPC。
所以当我们统计创建的AI内容页面的PV时,实际上对应了搜索引擎投放时的CPC费用。即使只拿三个月末的数据来计算年度展示,通过GrowAI获取的流量成本仅为SEM费用的1%:

当然,真正的营销并不止于流量,我们需要的是有效流量,是通过漏斗可以继续转化,成为线索和收入的流量。
在另一个是技术服务型企业的案例中。同样的方法,几千篇文章的生成量,从内容展现,转化为用户表单,到最后的市场验证线索MQL。获客成本从原来的300块人民币变为30块钱,MQL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,为原来的十分之一。
具体客户的信息保密原因暂不公开,但可以分享的信息还有,此客户属于行业头部企业,有完善的流量转化漏斗,有多渠道并进的营销策略。

也就是说,AI SEO的方法,不仅可以让创新业务完成从0到1的跨越,也可以帮助头部企业独占垂直领域的流量。
蓝莺GrowAI的核心优势
蓝莺GrowAI的效果可以如此显著,当然主要是因为使用了企业级AI Agent平台构建,但并不只如此。

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:
1. 智能:专注营销创作的企业级AI Agent
现在网上关于如何创作符合SEO标准文章的提示词很多,但此Agent的提示词是由行业内SEO专家撰写,并经过了多个搜索引擎和场景测试。
同时,由于使用了蓝莺AI Agent平台,这个Agent也可以使用蓝莺企业知识库[5]。大多数创作工具如NotionAI只能在创作时上传少量文档,我们的企业知识库则可以上传从PDF、PPT文档到网页内容等各种材料,而且没有上限,保证创作时在任何场景下都有最准确有效的参考知识。
2. 专业:全流程AI优化
与大多数SEO内容创作局限于内容本身不同,蓝莺GrowAI的内容创作则是全流程的。
文章创作后,还需要设置合适的TDK,即页面标题Title、描述Description与关键词Keywords,才能被搜索引擎正确收录。一篇文章写得再好,如果TDK设置不当,也不会获得很好的流量,这也是过去会有关键词堆砌技术的根本原因。
在内容创作完,蓝莺GrowAI还会同时生成文章合适的TDK,以保障最终的效果。类似的设置还有URL路径以及深度,这些都会通过AI进行设置。
3. 省心:一站式全托管方案
内容与设置准备完毕,就是发布。在很多企业,会通过IT准备独立的服务器,然后使用Wordpress等软件发布内容。这样一方面会有跨部门协调和运维问题,另一方面,这样的服务并不专业,网站本身访问速度通常都很慢。我们甚至见到过网站因为速度过慢引发搜索引擎爬虫访问超时,导致一直无法收录的情况。
因此,我们会提供内置的网站托管服务,同时,基于这个网站托管,增加了SSL证书自动申请与CDN自动配置、自动生成Sitemap、自动提交搜索引擎收录等。
除此之外,由于此网站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流量转化,获取流量后对流量进行转化,获得表单或线索才是最终目的。我们还支持为此网站配置AI 客服[6],并默认集成百度指数/Google Analytics等服务,可以通过第三方统计来监控流量。
这个AI客服可以跟前面的创作Agent共用一个企业知识库,也是我们通过AI进行营销创作的根本原因。如果你可以通过AI回答客户关于产品的问题,那就必然可以通过AI生成内容将知识送到用户面前。
AI已经有了知识,我们做的,只是缩短用户与知识的距离。
未来还有什么?
与sitemap.xml对搜索引擎理解的作用类似,LLMS.txt[7]被称为AI时代的网站地图,正从一个提案逐步变成行业标准,成为辅助LLM AI来理解网站内容的重要文件。
前面聊AEO/GEO时讲到,我们创作会针对提问引擎/AI引擎进行优化,创作同时会提高网页在搜索引擎的排名,让AI更容易引用。当AI找到网站后,LLMs.txt就会发挥作用。
专注内容创作,抓住流量红利
生成式AI的爆发,让10分钟生产100篇文章成为可能,但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数量,而在于通过技术重构内容与用户的连接效率。
当工具足够聪明,营销人该思考的或许不再是怎么写,而是为谁而写。毕竟,AI解决的是生产力,而策略的核心,始终是人性洞察。
不是你写出了什么,而是你为谁而写。
我们相信,未来3年,AI+SEO 将替代传统内容团队,成为流量增长的核心引擎。
AI营销 内容战略 技术趋势 搜索引擎进化 → 你怎么看AI内容生成与人工创意的边界?欢迎进群一起探讨!

关于蓝莺
蓝莺是新一代智能聊天云服务。
企业可以集成蓝莺IM SDK,为APP添加聊天功能,也可以使用蓝莺AI服务,构建自己业务的AI Agent/企业知识库/RAG服务。
你可能想了解的蓝莺:
蓝莺IM:极简设计的跨平台聊天IM SDK;
蓝莺AI:开箱即用的企业级AI Agent平台;
蓝莺GrowAI:获取免费线上流量的一站式AI SEO工具;
我们会持续分享关于智能聊天ChatAI、大模型技术进展、AI Agent设计等方面的内容,也会分享典型AI应用案例,欢迎关注:
